首页 资讯 历史 贾后弄权八王乱,五胡乱华塞中原(上)

热门资讯

贾后弄权八王乱,五胡乱华塞中原(上)

作者:军耀华月 来源:猫须网原创 浏览:467 评论:0 发表时间:2020-02-21

八王之乱

 

基本历史叙述:

司马家族结束了自东汉末年的三国分裂时代,再次使华夏重新走向一统的局面。

但数十年之后,西晋王朝的大厦再次崩塌毁灭,再次使华夏大地进入了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时代;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,则先后进入了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的南朝局面,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则先后进入了五胡十六国、北魏、西魏、东魏、北周五朝的北朝局面,直到进入隋朝,才结束了这大分裂的时代。

 

江河溪水皆有源头,花草树木皆有根须,这大分裂的时代就要从西晋王朝的贾南风乱政,而导致八王之乱开始,隧坊间皆有名言于世:一跃淫威,两轮用尽。

 

一跃淫威:指司马氏家族欺负孤儿寡母,用快速的手段篡夺曹魏政权,一下成为天下山河之主,得国非常巧妙而非常迅速。

两轮用尽:指八王之乱经历了两个时期,经过这两次的动乱之后,司马氏的天下江山也已经消耗殆尽,无力回天了。


按照谐音对照,一字一王对应:一(乂)跃(越)淫(颖)威(玮),两(亮)轮(伦)用(颙)尽(冏)。

 

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是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一场内乱,起因是因为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。这场动乱历时十六年(公元291年---公元306年),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;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。其核心人物有: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、赵王司马伦、齐王司马冏、长沙王司马乂、成都王司马颖、河间王司马颙、东海王司马越八王。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还有其他诸侯王,但是主要参与者为以上诸王,所以历史上称为“八王之乱”。

 

西晋王朝是一个由世家大族所掌控的大一统朝代,士族是整个西晋王朝统治的基础,所有的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在围绕士族利益而展开的;由于士族势力的不断扩大,晋武帝司马炎担心,士族作为一个特权阶级,最后各大士族的不断壮大,最后会威胁到司马政权,他担心“禅让”的历史会再次重演,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,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最重要得措施便是大封宗室子弟为王。从公元265年到公元277年大大小小分封了各地以郡为都城的宗室诸侯王,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,将封国分为大、次、小三等,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,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。同时,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等爵位,他们也有封地。

 

西晋诸王之中大多数担任了一方都督诸军和地方刺史,这样一来,众多诸王就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,长此下去,就给中央政权造成了威胁,给叛乱造成了隐患。

 

贾南风弄政,八王之乱始:

 

 晋武帝司马炎死后,杨皇后所生司马衷继承大统,然晋惠帝司马衷天生愚钝,反应痴呆,百姓之间皆言其白痴,更有千年笑话“何不食肉糜”传至今日;司马衷能继承大统,还得沾他儿子司马通的光芒,司马通年幼聪慧,很受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,为了使皇孙能够继位,最终立呆头呆脑的太子司马衷为继承人。

 

太熙元年(公元290年)晋武帝司马炎病重之时下诏书存放于中书省,命汝南王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司马衷。杨骏乃当时太后杨芷得父亲,但杨太后非司马衷生母,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堂妹,为晋武帝继后。杨骏惧怕失势,从中书省借出诏书,看后不归还。晋武帝病情加重时,杨后奏请让杨骏单独辅政,武帝只能点头默许。 

第一阶段

 四月,武帝死后,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,逃亡许昌,杨骏一时位极人臣,权倾朝野。

杨骏辅政时期,凡有诏令,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,然后直接下发执行。杨骏知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难以控制,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,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,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。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,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联络带兵进京讨伐杨骏。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,贾皇后在元康元年(291年)三月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,宣称杨骏谋反,洛阳全城戒严,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,围攻杨骏府。

杨骏为人胆小懦弱,事件发生时谋而不决。司马玮率军火烧其府第,杨骏最终在府中被杀。贾后随后又借晋惠帝名义下诏书,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之位,贬为平民,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,又诛灭杨骏三族,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,从此,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。

 

杨骏被杀后,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,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骏有功被委任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,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,但他们几股势力之间又存在勾心斗角,特别是贾南风,身为皇后的她,对于自己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。当年六月,她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。

 

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,他的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,司马玮犹豫不决。而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,想要灭了他。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,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,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。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,司马玮束手就擒。过后,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、卫瓘的罪名,将其处死,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。


至此,朝政大权被皇后贾南风完全掌控,她的亲戚党羽,如其族兄贾模、内侄贾谧、堂舅郭彰这些亲党,多被委以重任,第一阶段隧告结束,历时三个月,然已经为第二阶段埋下了祸根。

 

第二阶段

 

贾南风掌权八年西晋社会相对比较平静,但是她一直没有儿子,这就代表着她今后无法当皇太后,为了将来能当皇太后,她又开始折腾起来。


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是才人谢玖所生,且与贾南风一向不和。元康九年(299年),贾南风想要除掉太子,另立他人。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,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。太子由于太醉,有一大半未抄完。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,呈送给惠帝。贾皇后本想处死太子,但是由于有人阻拦,最后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。她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,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,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。


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,常讨好贾南风,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,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。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。但孙秀害怕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,若复位,将亲近贤人,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。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,即使救了太子,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,救太子是自取其祸。于是司马伦、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,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。

 

司马伦、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,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。不久,太子在金墉城被贾南风派人所杀。司马伦、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,以杀太子的罪名,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,废贾皇后为庶人,囚禁在建始殿。张华、裴頠等人当时被杀,很多官员都被罢免。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,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。


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,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,握有兵权。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。永康二年(301年)正月,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为帝,晋惠帝被软禁于金墉城。


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,缺乏治国能力,党羽之间勾心斗角,在政治上并无建树,因此司马伦称帝,人心不稳,随即引发了三王起义。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,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、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。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,战败,死者近10万人。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,也被赐金屑酒而死。至此,司马伦一党被消灭。


永康二年(301年)四月,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,迎接司马衷复位,改元永宁。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一职,主理朝政。司马颙、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,拥兵自重。但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,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,没有臣下之礼,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,而且沉迷女色,政事荒废,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藩王有了讨伐的借口。


当时翊军校尉李含携私到长安,矫称受密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。太安元年(302年)底,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,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,兴兵讨伐首都洛阳,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。司马冏得知消息,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,乘车奔袭皇宫,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。司马冏战败被杀,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。于是,司马冏的两千名党羽都被夷灭了三族,司马乂独揽大权。

 

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,心怀不满,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,却都没有成功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。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,兴兵迎击。双方连续作战几个月,司马乂曾攻破司马颙、司马颖军,斩杀俘虏了6.5万人。终因战事太久,司马乂军粮食缺乏,但将士们愿意效死,固守洛阳。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,建议要班师回长安。


永兴元年(304年)初,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,勾结一些禁军将领,夜里捕获司马乂,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,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。


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,而且军事实力强,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,拜丞相。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,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。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,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,以司马颖为皇太弟,丞相位置不变。

 

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,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。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。司马颖不听,派奋武将军石超率5万军队拒战,在荡阴击败司马越,并俘虏了晋惠帝,随后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。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,杀死司马繇。


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,当时的徐州都督、东平王司马楙不接纳他,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(山东郯城北)。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,下令宽恕司马越,要招他回朝,司马越不应命。


司马越败后,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,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。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。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、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。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、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,被羯朱打败。


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,人心惶惶,官僚士兵相续逃跑。司马颖甚是恐慌,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。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,不及而还。


洛阳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,张方又挟持晋惠帝。司马颖到长安,司马颙废除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,要司马颖离开回封地。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,改秦州为定州。


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,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,要司马越回朝与太宰司马颙共同辅政,但司马越不受。

 

永兴二年(305年),司马颙挟持晋惠帝,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。司马越就打出"张方劫迁车驾,天下怨愤,欲奉迎大驾,还复旧都洛阳"的名义起兵。


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,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,就与司马颙分陕而居。司马颙欲从之,但张方不同意,张方作出建议称其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,可以亲自送晋惠帝回洛阳宫中,以堵司马越之口。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,司马颙可留守关中,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。这样一来,局势就比较稳定,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。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,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,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、王阐等,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。

 

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,西进到了萧县。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,司马越军战败。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,在谯与刘佑相遇,一战之下,刘佑众溃,司马越进屯阳武。


消息传到长安,司马颙非常恐慌,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,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,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。而后司马颙又后悔,怪罪郅辅杀张方,又杀了郅辅。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。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,例如范阳王司马虓从官渡渡河,其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,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,又击破石超,攻占许昌,在萧县又大败刘乔,刘乔逃奔南阳。


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祁弘等后来攻破潼关进入关中,司马颙大为恐惧。又派遣马瞻、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,马瞻军又战败,司马颙单骑出长安,逃到太白山。司马越军进入长安。鲜卑部队大掠长安,杀2万余人。

 

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,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,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。王阐出战,被刘根所杀。司马颖要固守,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公司马模等袭河桥,楼褒军西逃,追兵一直追到新安,沿途死亡惨重。


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,封梁柳为镇西将军,守关中。光熙元年(306年),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、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。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,增封下邳、济阳二郡。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。


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、南中郎将刘陶搜捕司马颖。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,单独与两个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,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,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。到达顿丘县后,为太守冯嵩所抓获,并送到邺城交范阳王司马虓处置,司马虓只将司马颖父子囚禁,并不忍心将其加害。


一个多月后,司空、范阳王司马虓暴毙。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想到司马颖在邺城素有威望,担忧留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,就秘不发丧,且令人装扮台使,矫诏赐死司马颖。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缢死,时年二十八,他的两位儿子也被杀。

 

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(307年1月8日),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。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。司马炽继位,是为晋怀帝。晋怀帝刚登基,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,让其回朝廷。司马颙不疑有他,就乘车上路。到新安雍谷时,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死在车内。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。司马颙就此绝后。八王之乱到此终结。


永嘉元年(307年),晋怀帝改元永嘉,大赦囚犯,废除诛三族刑。太傅、东海王司马越辅政,掌握了朝廷大权。至此,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。

八王之乱彻底导致了西晋中央朝廷无法掌控全国,长期的战乱也给很多地区造成了破坏,期间除了诸王的相互攻伐外,还有氏人齐万年的叛乱,成汉和汉赵两个政权针对西晋朝廷的战争,南方还有杜曾、王如及张昌的起事;八王之乱期间及后续亦屡见外族参与中原战事,如并州刺史刘琨曾多次与代王拓跋猗卢联结对抗汉国的进攻;王浚与司马腾亦曾与乌桓人及段部鲜卑联手对抗成都王,这些直接促成五胡乱华及十六国时代。


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,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,人民被杀害众多,人口减少,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,西晋的军事、财政、政治等力量消耗殆尽,隐藏着的各阶级矛盾、民族矛盾如暴风雨般爆发。西晋彻底灭亡,而八王之乱是其最主要的原因。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,社会风气的畸变,造成了秩序的崩溃,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,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,值得我们后人警醒。


八王之乱为之后的"五胡乱华",拉开序幕!

 

 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


 
 

0相关评论